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

整型以後呢?

我曾經有一位同學,同班期間沒有太多交集,直到現在甚至已經忘了他的名字,但他的身影之所以還留在我的腦海裡,是因為他曾經做過整型手術。

整型?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。那麼我為什麼會獨獨記得他呢?容我後面再提。




我對整型的態度是,如果有能力支付手術費用,並且做好準備承擔風險,而認知到這份風險可能歷時一輩子,都能願意接受的話,那麼就去做吧。我個人的立場是,因為怕痛、怕後果不盡理想,以及不想要支付龐大(對我來說)的費用,所以我沒有辦法接受整型。

但最重要的一點是,我不想要面對整型以後的生活改變。早已過了青春期,面容的變化只會愈趨衰老,再也不可能有巨大的變化,整型以後勢必要回應無窮盡的詢問,這樣的日子,我沒有意願承擔。

不過這個問題,早淹沒在醫美診所的各式術語、媒體的推波助瀾、部落客的文章行銷,和演藝人員趨之若鶩的風潮之下。廣告文宣上大肆促銷的「微整型」、「醫學美容手術」、「定期赴診保養」,這些乍看之下不曉得是什麼,卻又無比流行的時尚名詞,提供給消費者無數美麗的泡泡。

這個產業蓬勃發展,我們終於從基因決定論奪回了主導權,整型以後的人生便是康莊大道!但,真的是這樣嗎?

醫美診所在路上出現的次數已經可以媲美便利商店,電視節目三不五時就做一集討論微整型的話題,但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一旦被人詢問是不是在臉上或身體做了什麼的時候,當事人總是忙不迭的否認。

我想,這是因為,不管微不微,不管前往診所進行了何種保養,經過這些名詞的洗禮之後,自己的臉,就不是原本父母給的那張臉了。無論整型手術的代名詞能變化出百百種,整型的本質只有一個:改變自己天生的容貌。

現代社會縱然再開放,對於整型還是抱持負面觀感的。否則,網路上就不會常常流傳各種明星整型前後的對比,記者也不會對於這些話題窮追猛打。明星偷偷整型,被挖出對比照,再鄭重否認說只是化妝技術改變,自己什麼都沒做,這樣的循環天天充斥在我們的世界中。說明了一項諷刺的事實:人工美的技術越進步,我們對於天生麗質的迷戀就越加重。

話題回到我曾經整型過的同學,他墊高了鼻樑,臉部看起來立體許多,在學校時卻見到人就躲。他只是一個普通人,沒有想要成為明星,可是他某種程度上卻以一種囚禁自我的方式,活得跟明星一樣。對於他的行為我深感同情之時,也不免感到困惑。要去動整型手術,必定是極度不滿意自己原本的長相,並且鼓足了勇氣吧?可是擺脫了以前的五官之後,非但沒有帶給他自由,反而更限制了他的行動。

這不是一個很令人哀傷的結局嗎?

或許在評估手術風險和籌措費用以外,要整型的人可能也要花同等心力思考,整型完成「以後」呢?整型以後的人生並非從此就一帆風順了,除了身體上有可能發生的副作用之外,還有旁人因應你自身對於整型的態度而有的變化。這些,在手術前都想清楚了嗎?

如果我曾經的同窗,在手術完成之後,能夠開心的展示他的新鼻子,雖然不能杜絕還是會有人在背後議論他的可能,但至少,他不用像做錯事一樣不敢出現在眾人面前。


這樣才是整型以後,可以接受的生活吧。

1 則留言:

  1. 也許是因為整型後仍沒自信或者怕被別人輿論吧,就像致瑩說的,我們的社會對整型這件事情並不是很認同,就算藉由整型有了自己想要的外表,但過不去的仍是心裡的那關。
    或許整型對部份的人是必要的,像是唇顎裂、燒傷者或是不滿意自己外表的人,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認同自己。

    p.s 韓國的整型風氣雖然較台灣流行,但還是隨時可以看到媒體報導某某藝人又去整型,像最近的整型的話題就是具荷拉。說到底,人類愛美是天性,但多少也會在乎是不是"自然"的。

    回覆刪除